8月14日,由江苏省气象台、省低空飞行服务中心共同组建的省低空气象联合创新工作室正式揭牌成立,将推动健全低空飞行气象服务标准体系,围绕低空气象监测告警、预报预警、风险预警等“卡脖子”技术展开攻关,推动气象数据高效对接低空飞行服务管理相关平台,助力江苏构建“监测—预报—预警—服务”的全链条低空气象保障体系。
低空经济是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也是江苏发展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支撑。该工作室将聚焦全省低空经济发展战略规划,系统规划低空气象监测站网、雷达探测等硬件布局,填补监测盲区;制定低空气象数据采集、产品制作、服务规范等系列标准,健全标准体系框架;针对强对流、低能见度等低空飞行高影响天气,攻关短临预报预警技术;围绕用户多样化需求,开发定制化服务产品,推动服务从通用型向个性化、智能化转变。
该工作室还将加强省市协同,深化开放合作,推动相关技术、机制建设成果业务转化、推广应用,加强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和引进。
前期,气象与低空飞行管理相关部门、高校、科研团队等携手,构建起以气象信息为先导的省级低空飞行气象服务保障模式,研发七大类35种低空飞行气象服务产品。其中,低空三维气象实况产品垂直分辨率达50米,风切变、湍流耗散率等航危天气智能判识产品响应时间小于1分钟,航线级航危天气临近预警产品水平分辨率达100米。在此基础上,双方联合研发低空飞行数字大气孪生技术,形成低空飞行模拟系统,可立体化、精细化“捕捉”空域微网格下突发性、破坏性天气,为低空飞行临飞和飞行过程中飞行器的自适应避险和动态调度提供支撑。
据悉,百米级、分钟级低空微尺度立体气象监测预警技术及相关产品现已接入省低空服务管理平台,深度融入飞行计划申报、航线规划等各个环节。自6月30日面向公众开放服务以来,该平台日均服务近40万架次低空无人驾驶航空器。在台风“竹节草”影响江苏期间,气象部门依托该平台提前24小时发布适航区短期趋势预报并滚动跟进服务,助力全省低空无人驾驶航空器科学规划航线、提前避开大风及低空风切变高影响区域,省内低空飞行活动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切实提升了效率。
(作者:叶奕宏 庄潇然 赵文 刘冀彦 责任编辑:张林)